Page 28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28
至於食品製造業者的內部追溯追蹤紀錄內容(internal traceability),因牽涉業 者配方與製程等商業機密,並非強制性登錄資料,但是這些資料雖然複雜,卻對 追溯追蹤的精準性有關鍵性的影響。對於製造、加工、再包裝和其他改變產品批 量特性的業者,其紀錄內容應至少包括: • 每批產品的製造日期、時間 • 製程採用的所有原物料批號(此批號應至少能追溯到它們的來源與進貨時間) 從以上紀錄內容看起來似乎對於外部追溯追蹤的要求較多,實際上,食品產 業內部追溯追蹤的紀錄內容與難度遠超過其他製造業。這難度在於每家食品企業 都有自己長期經驗累積得到的管理流程,若要建立精準的內部追溯追蹤系統,製 造排程管理(manufacture execution scheduling, MES)中內部批量的轉換與管控 問題,是最難克服的地方。食品產業原物料進貨時是大批量、大包裝,但要生產 時,配方一展開都是小批量,而且單位經常頻繁地轉變,例如:魚排和雞蛋進貨 時都以公斤計算,但放進便當就變成一片魚排或半顆滷蛋來計數。食品業的單位 轉換和其他製造業差很大,再加上有規格外原料或半成品轉換加工方式(不需報 廢)和保存期限的問題等,雖然困難重重,若要落實追溯追蹤、物料管理與成本 掌控,食品企業仍然必須建立準確的內部追溯系統才是根本之道! 四、水產業對於食品追溯追蹤系統因應之道 水產品食品業向來都是政府公告強制實施新法的首波業者,從早期外銷品管 制度、輸歐HACCP驗證、遠洋漁船HACCP評鑑、船上作業衛生評鑑、食品安全 管制系統、強制追溯追蹤、強制檢驗、食品安全監測計畫等都是以水產品為領頭 羊,這不是台灣特別,而是全世界的現況與趨勢。單就追溯追蹤系統而言,目前 國內強制電子申報的頻率是每月一次,對於多數業者而言只要將進貨與出貨品項 數量和來源去向等輸入官網,大致沒有問題。 至於強制使用電子發票做為食品追溯追蹤的手段,理論上主管機關就可以透 過供應鏈交易之軌跡做雲端勾稽,所有透明化的訊息要求一次到位。但是實務 上,要能夠從農業生產開始到食品供應鏈全流程推動電子發票,有很大的難度, 除了在源頭(漁港或漁會)與末端(傳統市場)使用率不高以外,發票上品名的定 22 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