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23
食品追溯追蹤相關管理制度 張正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 摘 要 近年來全世界各國都卯足勁將可追溯追蹤系統納入食品管理法規中,尤其是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或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制度(HACCP 制度),可見這個追溯追 蹤管理的重要性。當食品的衛生安全管理強調從農場到餐桌的完整過程時,仰賴 食品各環節供應鏈的參與者確實提供外部可追溯(external traceability)數據,才能 夠正確實踐供應鏈的食品安全履歷串接。追溯追蹤管理手法應用在其他非食品的 製造業,特別是電子業,早已是成熟技術,但要將其應用到食品產業時,往往不 能達到相同的效果,主要是因為食物原料具有易腐敗性(perishable)及每批次產品 品質差異性,加上供應流程多樣複雜,在不同的加工流程中,很難精準描述批次 轉換等因素。 國內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對於可追溯追蹤系統的記錄內容,符合國際間上 /下一手(one up/one down)的最低要求,包括人(買賣雙方)、時、地、貨名與量 等。縱然如此,仍然對公告強制實施的業者在資料記錄與登錄的額外工作感到不 便。在供應鏈的追溯追蹤管理上,農委會有產銷履歷驗證管理,但是因價格與供 應量不足的限制,多數是生鮮銷售,加工食品的運用上使用有限。近年來國內多 次重大食安事件都與源頭供貨有關,例如塑化劑、順丁烯二酸、食用油等,因此 源頭管控與追溯追蹤都是三級品管的重點。更進一步而言,業者做好外部與內部 可追溯追蹤管理後,不但能輕鬆滿足法規的要求,對於自己上下游廠商、進銷 存、內部生產效益等平時不容易掌握的成本因素,都可以做到更精準的掌控。 一、前言 食品追溯追蹤制度的源起可從1985年在英國被發現之第一頭感染牛海綿狀腦病 (狂牛症)的牛隻後,全球各國體會到從農場到餐桌溯源對於保障消費安全的重要 性,而紛紛在其農業與食品相關法規中增加了追溯追蹤的管理章節。30年來對於追 ʕശ͏਷ɓ´ʬϋɓ˜ 199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