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18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類似,提供相關單位作為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參 考,還有建立攙偽資料網站(EU Food Fraud Network),讓食品業者與政府能有參 考的依據,強化食品製造業原料驗收時的風險管理與同仁的預防攙偽意識,持續 提供優質的食品給廣大的消費者。 1.4 與國際接軌的國內食品安全驗證制度 國內本土的驗證制度,例如由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負責的台灣優良食品驗 證制度(Taiwan Quality Food, TQF),原 GMP,正努力與世界接軌,導入歐美最新 制度,目標是取得 GFSI 的認可,致力加入國際間知名食品安全驗證制度,如 FSSC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SQF 與英國零售商協會主導的全球食品安全標 準驗證(British Retail Consortium, BRC)等,期使各制度間可以互相承認,減少國 際交易時的層層卡關,未來取得 TQF 驗證合格,等同取得國際食品安全通行 證。TQF 有別於國外的驗證制度,以融入台灣數十年的文化與中華美食特色,量 身訂做最符合台灣美食的食品安全與品質規範,提供台灣業者作為參考依據,獲 取消費者的信心,立足台灣迎向全球市場。 二、 水產品驗證的重要 全球水產品資源相當龐大,但因漁撈技術日益進步,致使天然孕育的水產資 源消耗快速而造成嚴重的衝擊。根據我國從 1971 年至 2015 年近 40 年的漁業統 計數據顯示(圖二),遠洋漁業自 1980 年代大幅成長以後,捕獲量 30 年來並未明 顯的增加,2009 年甚至下降至 2007 年的 6 成;近海漁業的漁獲量更是一路下 滑,近幾年僅是 1980 年巔峰時的 30 %。無論是遠洋或近海漁業都是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如果沒有永續經營的規劃,過度捕撈造成生態平衡破壞,影響的不僅是 魚類,貝類、甲殼類甚至是珊瑚與藻類等,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為了滿足消費市場對於魚類等水產品的需求,業者以養殖方式獲得較穩定的 供應來源,我國的養殖水產品年產量以穩定成長的趨勢逐年增加,與近海漁業漁 獲量趨勢呈現 X 型的交叉,此情形表示未來在天然海撈水產品資源減少的情形, 水產品供給來源將逐漸以養殖漁業取代。 12 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