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17
驗,而且也不切實際,例如蜂蜜的攙偽檢驗,一般可根據蜂蜜的品質規格標準進 行簡易的分析判對,如色澤、稠度、透明度、是否有雜質、發酵情況、類黃酮或 花粉的含量等項目來判斷,但不肖商人會還是會攙入該等品質指標的成分,如類 黃酮與花粉來掩飾添加蔗糖的假蜜。而今日科技可使用碳同位素的比值檢驗技 術,此原理如同人類的指紋圖譜一般,是否添加蔗糖可輕易檢出,而且還可以判 斷蜂蜜的產地,讓投機的商人無所遁形。此方法最大的缺點是檢驗儀器設備昂 貴,因此檢驗費用與時間的成本相當高,不太可能為一般民眾判別利用。 圖一 全球食 品 攙偽類 別 統計資 料 (National Center for Food Protection and Defense, 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NCFPD EMA, 1980-2013) 因此食品攙偽的動機源自於業者的良心,但有良心的製造業者也需要有良心 的供應商,才能買到貨真價實的食品。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 FSMA)將此納入規範,規定輸美的食品業者必須建立食品攙偽 的管理措施並落實。歐盟針對食品安全防護與攙假防禦動作也相當頻繁,建立互 聯網預警系統,快速攙假警報系統,與食品與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pid Alert ʕശ͏਷ɓ´ʬϋɓ˜ 199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