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74
學家對於「解決問題」一辭,注重尋求根本的解答,因此對於一個問題領域之研 究或解決,首重整體、有計畫的深究,繼之對各部分作合適的布局,將個別知識 整合於整體中,使各部分之間有清楚的邏輯關係,不僅探求已然的事實,並進一 步尋求「所以然」的理由。因此在哲學領域中,「解決問題」通常涉及知識論、 形上學及價值哲學等不同範疇。 解決問題的方法則以分析與綜合二種最為重要;分析是把具體的存有物分解 為內部 成分 及外在 原因 ,綜合 則將 各組或 部分 建構成 存有 物。另 外, 康 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所發展出來的先驗方法,對哲學上解決問題及思考 也非常重要;此方法的特點,在於不把感覺所呈現的經驗視為哲學的出發點,而 以對認識主體的反省為起點,因而使客觀認知成為可能的主體條件。總之,哲學 上解決問題係重事物根源之探尋,並可融合科學的真、道德的善、藝術的美以及 宗教的聖,以尋求整體的、根本的解答。心理學方面解決問題是認知心理學中的 重要概念。認知心理學,以訊息加工的角度和採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來探討問 題解決的內部過程,提出人們解決問題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了解問題的空間, 找到問題的表徵形式;二是在記憶中搜索有關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動作狀態, 也就是產生式系統;三是不斷進行回饋式評價,衡量操作過程與目的狀態和始發 狀態的距離。安德生(J.R. Anderson)在一九八五年出版的〔認知心理學及其意 義〕(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一書中介紹了八種問題解決的方 式,即是一般問題解決方法,算法和發現法等、減少差異法、手段與目的分析、 逆向推理、類推、產生式系統、表象以及設定效果等。認知論學者則將解決問題 分為下面二個歷程:1. 表徵歷程(representational process):用以建立一個連貫而 有用的「問題的內在表徵」;2. 解決歷程(solution process):用於計畫、執行和監 控一個計畫。採用上面的觀點來設計解決問題課程時,需把握:1. 將解決問題 所需的心智技能分割成可以教導的較小技能。例如,在表徵歷程方面,應教導的 策略有:用別的文字重述問題、畫圖或畫表格。在解決歷程方面,應教導的策略 有:逆向思考、將問題分成幾個次目標。2. 集中注意於問題解決歷程,而不是 在成果上面。同時,學生需要練習找出他們自己的問題解決歷程與楷模(示範 者)的問題解決歷程的關係。3. 在特定的情境中,教特定的問題解決技巧,最 68 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