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8
熟前採收。基改「佳味」是將蕃茄的軟化酵素(聚半糖醛酶)的基因進行改造或移 除,使成熟的蕃茄紅而不軟,堅實而容易保持新鮮。 此後,基改食品蓬勃發展,至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確定的基改品種已多達 40 多種,作物主要包括玉米、黃豆、棉花及油菜,而抗蟲(Bt)、抗殺草劑(Ht)的 產品佔一半以上。 Bt 基因指的是蘇雲金芽胞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分泌的一種對鱗翅目及 鞘翅目昆蟲(比如菜蛾)有毒的蛋白質,攜帶有 Bt 基因的農作物在生長時能自己產 生這種毒性蛋白,若菜蛾食用此基改作物,會無法消化涉入的食物而被餓死,因 此不需要使用農藥,Bt 農作物自身便能殺死害蟲。這種毒蛋白只對特定菜蟲有 效,目前尚未顯示對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會導致毒性或過敏反應。 Ht 基因又叫抗除草劑基因(Herbicide tolerant genes),它的蛋白質能夠在植物 體內分解除草劑,使植物獲得抵抗高濃度除草劑的能力,因此在田間噴灑除草劑 後,雜草會因為對除草劑的抵抗力不足而致死,而農作物則得以正常存活,因而 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一般非基改農作物則需使用人工及機械除草,因此種植 Ht 基改農作物較為經濟省力。 三、基改農作物對環境的影響 國際農業 生 物技術應 用 服務組織 (ISAAA)年 度 基改作物 發 展報告 (Global (1)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之統計數據顯示 ,2014 年全球有 28 個國家的 1800 萬農民種植了 1.815 億公頃的基改作物,比 2013 年的 1.752 億公 頃增加了 630 萬公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連續 19 年持續增加,開發中國家基改 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幅在 102 年首次超過已開發國家。同時依據 2011 年全球基改 作物的種植面積分析資料,估計減少相當於 47,300 公斤的殺蟲劑用量,高產量的 基改作物節省了相當於 1.09 億公頃的耕地,其效果相當於減少了約 230 億公斤的 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認為發展基改作物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另外,基改作物因為是人工製造的品種,我們可以把這些品種看成自然界原 來不存在的外來種。對於生態衝擊,一般說來,外來物種對環境或生物多樣性, 造成威脅或危險往往需要 10 年或更長的時間來觀察。而對於農田生態系統(agro- 2 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