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61
源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鐘(atomic clock)但其準確性尚未高過石英鐘,當時只 是觀念的證明而己。 1955年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 NPL)的物理學家Dr. Louis Essen 建造了第一座準確性更高的原子鐘,此利用銫133原子(caesium-133 -10 atom) 的原子鐘,其準確性可達1×10 ,即300年中的誤差不到1秒。因為所有的 銫原子都是一樣的,故利用銫原子的特性所製成的計時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與重 現性,適合做為國際標準計時器。 1995年法國巴黎天文台(Observatoire de Paris) 利用雷射冷卻和原子陷捕(laser cooling and trapping of atoms)原理和技術,成功研製的銫原子噴泉原子鐘,使原 子鐘的準確性又提高一階。不過這號稱世界上最準確的鐘錶並不能直接顯示鐘 點,其任務只是提供「秒」這時間基本單位的準確計量。 傳統銫原子鐘是藉由銫原子與微波相互作用形成共振,以探測銫原子躍遷能 量所對應的頻率,而達到實現秒定義之目的。NIST在1990年代雖利用銫原子鐘作 為時間量測的標準,但從2000年開始,NIST改採用雷射冷卻技術的噴泉式銫原子 鐘(caesium fountain clock),使訊號的解析度比傳統的銫原子鐘高100倍以上。再 經多次改良後,目前最先進的銫原子鐘技術,如NIST的NIST-F1銫原子鐘,已經 -16 可以達到2×10 的準確度。除了NIST之外,在英國NPL、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 院(Physikalisch-Technische Bundesanstalt, PTB)、法國巴黎天文台(Observatoire de Paris)、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ICT)的時頻標準實驗室也都有類似的銫原子鐘。 五、參考文獻 1. 2006, Broch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8th Edition, BIPM. 2. 小泉袈裟勝,1992,単位のいま.むかし,日本規格協会。 3. 松山裕,1996,やさしい計量単位の話,財団法人省エネルギーセンター。 4. 大岩彰等共著,2008,きちんとわかる計量標準,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 研究所。 5. Atomic clock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取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 ʕശ͏ɓ´ʬϋɓ˜ 199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