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標檢局雙月刊199期
P. 59
半球高山積雪引起的大氣中之氣團隨著季節而移動,使地球自轉速度產生季節性 變化。(3)其他天體移動或地球內部物質的移動(如地震),引起地自轉軸擺動,也 會影響自轉速度。 -7 綜合以上所述,以地球自轉週期而定義的秒出現了稍大的誤差(達到10 ),對 近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而言是不被容許的,因而必須尋求不變且新的時間基準器 和新的時間單位定義。科學家們開始另外選用以地球公轉週期,作為新的計時基 準。 二、SI 的時間單位 新時間基準選用了又稱太陽年(solar year)的回歸年(tropical year)時間長,即 太陽再回到黃道上相同點所經歷的時間,但回歸年也會隨著歲月而變化,約每百 年減慢0.53秒。為了消除回歸年的影響,應選取由太陽系內天體公轉 (如地球繞 太陽公轉)所建立之固定年。天體的位置事先未規定,可以根據地球公轉速度的 快慢來計算出某一刻天體所在的位置,然後由觀測天體的位置來確定這個時刻。 這樣就能避免因地球運動快慢所造成的不均勻性。 1952 年國際天文協會第8屆大會決議在天文曆中採用「1900.0」年的回歸時 間標度作為制定時間單位的基礎﹝1900.0年是從1900年1月0日12時正開始,稱為 曆書時 (ephemeris time, ET)﹞,並訂定1900年1月0日12時的回歸年長度的1/31 556 925.974 7作為1秒,稱為曆書秒(ephemeris second);這個分母31 556 925.974 7 就是1900年的回歸年的天數×24小時×60分×60秒。此曆書時是過去用於天體的星 曆表中,特別是太陽、月球、行星和其他許多太陽系內天體位置所用的時間標 度,但現在已經廢棄不用。1956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Weights and Measures, CIPM)也同意國際天文協會的決議,將秒定義為:於曆書 時1900年1月0日12時之回歸年的31 556 925.974 7分之1。 三、石英鐘的出現 1927年第一個石英鐘由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馬禮遜(Warren Marrison) 和荷 頓 (J.W. Horton) 所發明,美國國 家標準與 技術研究 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ʕശ͏ɓ´ʬϋɓ˜ 199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