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標檢局雙月刊197期
        P. 15
     
       	                           放電加工表面品質之金相檢測分析                                                                         許志鵬、林渤詠、方天元/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檢測技術發展組工程師                                                        摘    要                          目前工業的發展有賴於加工技術的進步,然而隨著各種高強度、高硬度的材                      料應用日益提高,特殊加工方式顯得越來越重要。其中放電加工屬於非接觸式、                      可導電材料、無視材料軟硬且可加工複雜形狀的優點,可以解決傳統以機械力加                      工在硬質材料、複雜或微小孔之難切削、易變形等缺點。由於放電加工是經由電                      弧效應來將材料融化、蒸發並移除,電極和工件間保持數 μm 的間隙,因此放電                      加工屬於熱能加工,所以無論何種材質,被加工件表面會有一層變質產生。變質                      層組織是異於母材,一般又分為白層、淬火層與回火層,且層與層間無明顯的界                      線。由於放電加工件表層性質是決定加工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加工件的表                      面品質檢驗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                      一、前言                          利用放電加工的歷史,最早發展起源於 1768 年英國科學家 Priestly 首先發現                      放電腐蝕現象,然後於 1919 年德國文獻中,有利用兩金屬間充放電而得到金屬                      粉顏料的方法,並直到 1943 年,蘇聯科學家拉沙連可夫婦利用放電的破壞效                      能,發明可以藉由放電加工成形的技術與控制方法,因此放電加工的雛形於焉產                      生。                          放電加工(Electro Discharge Machining;EDM),原理是利用具有導電性的                      電極與試件,將試件沉浸在介電質加工液中,施加一大電壓,兩極間電壓導致介                      電質加工液的絕緣狀態破壞,而發生放電現象,放電加工過程所產生的高溫約                      8000 °C~12000 °C,會將加工試件表面熔融、蒸發,並使周圍的介電質加工液因                      高溫汽化膨脹而發生極大的氣爆壓力,進而將熔融的金屬渣沖離,同時在加工試                      件表面上形成放電痕。當放電結束,此時電壓降為零,電極與加工試件又回復絕                                                             ʕശ͏ɓ´ʞϋɘ˜  197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