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標檢局雙月刊194期
P. 18
Tanaka (田中耕一)所開發的軟雷射揮離法 (Soft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SLDI)。其中 ESI 技術提供了一個快速而有效率的方法進行高極性樣本的質譜分 析,也因此加速了相關領域的發展。因生質柴油料源分子量大且組成複雜,本計畫 研究即採用 ESI-MS 分析技術的原理,以評估用於生質柴油料源鑑定之可行性。 在近年來,ESI-MS 已發展成為一種通用的質譜技術,它所涵蓋的分析應用 領域極其廣泛,甚至可以分析不揮發和熱不穩定等化合物,分子品質範圍從 300~1,000 u 的小分子化合物一直到分子量超過 150,000 u 的生物大分子。電噴灑 游離現象的實驗先驅 J.Zeleny(1917 年)及後繼者 Malcolm Dole(20 世紀 60 年代後 期)先後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實驗,確定了大分子轉化成可供質譜分析的氣態離子 的實驗參 數。 1984 年, John Fenn 及其在美國的 合作者 M.Yamashita 、 M.L.Aleksandrov 及其在前蘇聯的合作者,首次各自獨立地宣佈了 ESI 與四極桿 質譜、磁質譜成功結合的報告。由於 ESI 的實驗條件相對簡單且在大氣壓環境 下工作,非常適合與高效液相層析(HPLC)串聯使用實現樣品自動分析,能夠分 析複雜基質下的混合樣品。 一般質譜儀基本架構包含(如圖 3): 1.將不同型態樣品倒入質譜儀的進樣系統(sample introduction) 2.使樣品游離成氣態離子形式的離子源系統(ionization source) 3.依質荷比(m/z : mass to charge ratio)不同分離各個樣品離子的質量分析器 (mass analyzer) 4.偵測各樣品離子的偵測器(detector) 5.將離子偵測訊號轉換呈現的資料處理系統(data system)。 10 圖 3 質譜儀基本組成 (Skoog,本研究整理) 12 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