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標檢局雙月刊198期
P. 73
如表 3 所示。 量測結果表示為 y ± U,衝擊吸收性查驗結果可以表示為 5189.578 N ± 50.96 N,相對擴充不確定度為 0.982 ﹪。 表 3 組合標準不確定度計算表 伍、結論與建議 2 不確定 不確定度 類型 機率 涵蓋 標準不確定 靈敏 u i*c i (u i*c i) 度來源 值 分配 因子 k 度值 u i 係數 c i 本研究所做之相關試驗數據及分析是利用衝擊吸收墊去測試,排除實際測試 2 u(E S) 50 N B t 分配 2 25 N 1 25 N 625 N 樣品—「產業用防護頭盔」無法針對同一樣品進行重覆試驗的情形,可以幫助我 們進一步了解整個試驗設備的穩定性,以及在同一基準的條件下,造成測試數據 2 u(Em) 4.93 N A 常態 1 4.93 N 1 4.93 N 24.3 N 不同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經由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載重計感應器的標準不 2 u(Emr) 0.1 N/2 B 矩形 3 0.03 N 1 0.03 N 0.0009 N 確定度占總不確定的極大部分,另外,使用電腦設定衝擊高度亦會造成相當程度 cu i i 649.3 N 的不確定度影響,而本局產業用防護頭盔衝擊吸收性量測的組合標準不確定度計 2 2 u AV = 25.48 N 算結果為 25.48 N,在 95 %信賴水準內,其量測不確定度為 0.982 %。 所以本報告之組合標準不確定度計算結果為 25.48 N。 對於整個試驗分析的結果,可提供檢驗人員參考,除了載重計感應器等的不 在本研究衝擊吸收性試驗中,組合不確定度為 u AV= 25.48 N,載重計感應 確定度之外,針對使用電腦設定衝擊高度的部分,亦可能影響量測結果,本研究 器標稱值 E S、重覆量測值 E m、試驗機讀值解析度 E mr 的標準不確定度分別為 25 顯示衝擊距離與量測之衝擊吸收性間的轉換因子「敏感係數」為 14.128 N / mm N、4.93 N、0.03 N。相對應的自由度分別為 60、59、50。最後,敏感係數皆設 作為操作工作說明修訂的重要參考。實務上,建議在衝擊頭懸掛上吊鉤之後,以 為 1,利用 Welch-Satterthwaite 公式來計算組合標準差的有效自由度: 游標卡尺量測衝擊頭下緣與樣品上方衝擊點之距離,據以修正設定上升高度,以 eff c u 4 確保衝擊高度之準確性,在衝擊高度修正後,再考慮衝擊高度造成之不確定度影 4 4 4 mru s c 4 s u 4 c mu m c 4 mr 響,當檢驗數據接近(不)合格邊緣值時,考量不確定度因素進行判定,藉以提升 s m mr 檢驗技術精度。 5.482 4 521 4 4 93.41 4 4 03.01 4 4 陸、參考文獻 = 60 59 50 ≒ 64.64 1. 方冠權、郭晃銘、蔡森南,2005,材料抗拉強度量測不確定度與誤差分析問 由 t 分佈-表中,對應其自由度(64.64)與信賴水準 95 %得到 t = 2.00,所以 題的探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衝擊吸收性試驗結果的擴充不確定度為: 2. 1996,量測資訊計量技術專刊③量測不確定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 U = ku c = ( 2.00 )( 25.48 N ) = 50.96 N 測技術發展中心。 3. 2013,量測不確定度研討會(基礎班)訓練教材第 8.3 版,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 本報告 20 次查驗結果數據呈常態分配,在 95 ﹪之信賴水準可以採用涵蓋因 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 子 k=2,擴充不確定度 U = k × u AV = 50.96 N,轉換成百分比表示如下: 4. 2006,量測不確定度評估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 U / y = (50.96 / 5189.578)× 100 % = 0.982 % 展中心。 66 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 198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