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標檢局雙月刊198期
P. 39
訊」定義為導地的雜訊電流,導地有兩個途徑,一為供電系統接地點,一為產品 1’,-2’通過時仍會產生高電抗,共模雜訊電流被衰減成 Icm1-1”,-2”,連帶使接地 接地線,都在地點產生接地電壓(共模電壓)後,再以供電線路及產品電源線當作 共模電壓 Vcm1 變小,功率輻射量因而降低。 天線,進行電磁波放射。 (3)共模電感(Lx) 2.2 濾波器內的共差模雜訊流動途徑與組件抑制特性 [1][2] 從字義看,此元件似乎僅能抑制共模雜訊電流,對差模雜訊電流抑制無效; 根據 2.1 節定義,共差模雜訊電流在濾波器電路流動的途徑可描繪如圖 1, 從圖 2 共模線圈纏繞方式看,當共模雜訊電流通過時其電抗變兩倍,差模雜訊電 假設此產品的主要干擾源為直流馬達,其碳刷火花衍生一些雜訊電流,成份包含 流通過時其電抗卻變成零,這說明其可使供電系統的接地共模電壓變小,對差模 差模雜訊電流 Idm 與共模雜訊電流 Icm,差模依定義僅於 LN 相間形成回流,故 雜訊在 LN 相線路引起的傳導電壓干擾無效。但也別忘了!LN 相的傳導電壓干擾 Idm 由馬達碳刷端出發經 LN 相線路再流回馬達碳刷另一端,在 LN 相線上互為 是由共模及差模雜訊一起貢獻,只是共模雜訊引起傳導電壓干擾量相對差模雜訊 反向;共模雜訊電流依定義僅流往接地點且有兩個途徑,Icm1 流向供電系統中 低,對傳導電壓干擾的抑制成效較不明顯,主要功能還是在功率輻射干擾的抑 性點,Icm2 流向產品自備接地線,他們在 LN 相間形成同向,因此雜訊成份流經 制。 濾波器構成組件變得清楚,也可依此判定個別組件在 EMI 抑制上的效果,到底 (4)Y 電容(Cy) 是對傳導干擾抑制有效?還是功率輻射抑制有效?畢竟這對電磁干擾工程師執行 個別元件對策是重要的,至於濾波器如何衰減嚴重干擾頻段的設計,則留在 2.3 Y 電容通常兩只,每只一腳裝置在 LN 相,另一腳則共同接地再連接至產品 節介紹。 金屬外殼或接地線處,其因位於共模雜訊電流導地途徑,其產生負阻抗剛好可削 減接地阻抗,使接地共模電壓變小,而達成線路輻射干擾的變小;另其因提供共 (1)X 電容(Cx) 模雜訊的分流途徑(詳圖 1 中的 Icm2-1 及 Icm2-2),使本來全部經 LN 相電流往供 高頻的差模雜訊電流 Idm 會使 X 電容(圖 1 中之 Cx)呈現低阻效應,進而疏 電系統接地點的共模雜訊電流量變少了,相對也減少共模雜訊電流在 LN 相線路 導 Idm 返回直流馬達產生處;反之,若不安裝 X 電容,Idm 會直接倒流入電源插 上產生的電壓干擾。但因傳導電壓干擾大部份由差模雜訊貢獻,加上安規對於電 座端,經供電系統中性點再回至直流馬達產生處,因此 X 電容可以防制差模雜訊 機電子產品洩漏電流的限制,Y 電容值無法無限加大,因此其在傳導及輻射干擾 電流外洩至電源插座端,其值越大降低外洩量效果更佳,因其無法疏導共模雜訊 的抑制上並不明顯,主要用途在強化接地短路的補充絕緣。 電流,故僅對產品的傳導干擾有抑制效果,對功率輻射抑制無效。 (5)磁芯 (2)差模電感(Lx) 磁環通常以產品電源線同向纏繞,LN 相上差模雜訊電流因互為反向,故在 從字義看,此元件似乎僅能抑制差模雜訊電流,對共模雜訊電流抑制無效; 磁環上產生的磁通互相抵消使電抗變零,因此其對差模雜訊防制無效;當共模雜 若從圖 1 流動路徑看,其可以阻擋流經產品電源線 LN 相上的共模及差模雜訊電 訊電流經過時,因同向而使磁通增強兩倍而電抗變兩倍,可衰減通過的共模雜訊 流量,故除使插座電源端的傳導電壓下降外,也使供電系統的接地電壓下降,故 電流,使接地共模電壓 Vcm1 變小,功率輻射量降低。 對傳導與輻射干擾的抑制都有效。道理就在差模電感對高頻共模雜訊電流 Icm1- 32 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 198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